兴儿曾这般打趣道:“无论是见着二爷出门上车,还是在园子里偶然碰上,咱们连大气都不敢出。就怕这气儿大了,吹倒了林姑娘;气儿暖了,又吹化了薛姑娘。” 薛宝钗是否真会被 “吹化”,尚未可知;但林黛玉那弱不禁风的模样,仿佛当真一阵风便能将她吹倒。正如书中所写 “娴静时如娇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”,将林黛玉这种楚楚可怜的娇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。
古往今来,人们皆爱西施,怜香惜玉,对那 “病西施” 更是多了几分怜惜。林黛玉的病态,虽不为个别人所喜,却让无数人心生疼惜,更让无数人感同身受。知名红迷闫红曾夸张地说:“我们都经受过林黛玉的痛苦!” 究其原因,是因为我们都曾在爱情里有过深刻的体验,爱过别人,也被别人爱过。
爱情的空间往往是狭小的,可它蕴含的力量却无穷无尽,总是充满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魔力。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:对爱情的追求,是支配人一生最为强烈而又无比纯洁的感情,它好似感情的飓风,将有情之人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,直至绝望的边缘。
的确,宝、黛二人爱得深沉,也爱得痛苦,尤其是林黛玉,内心时常被绝望充斥。她似乎从未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坦然接受贾宝玉的爱,可又对贾宝玉无比在乎。于是,她的心灵一次次被推向痛苦与绝望的深渊。
贾宝玉在清虚观得了一个金麒麟,紧接着史湘云便来了。本就为 “金玉良缘” 忧心忡忡的林黛玉,面对这 “二金” 相逢的场面,鬼使神差地想要窥探二人心中是否藏着能让她痛不欲生的情愫。
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贾宝玉无疑是林黛玉的一片痴心所系。偶然间听到贾宝玉对史湘云诉说对自己的深情,林黛玉瞬间神魂颠倒,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。
等到贾宝玉要出来时,林黛玉才从感动中回过神来,急忙避开,生怕被他看见自己落泪。可细心的贾宝玉还是察觉到林黛玉又 “无端” 哭泣。有了方才在旁人面前对林黛玉的表白,此刻看着楚楚可怜的她,贾宝玉内心的情感如汹涌的潮水般喷薄而出。那几句 “你放心”,让林黛玉此后几个星期都难以入眠。
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越是真挚,她就越是痛苦;爱得越是深沉,她就越是绝望。不禁让人想问,林黛玉究竟该凭借什么去承受这份爱呢?又有什么能承受得住贾宝玉这般炽热的爱呢?仅仅是她自己吗?
林黛玉空有倾国倾城之貌,无奈却是多愁多病之身,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颇为无奈。而贾宝玉的那块旧手帕,最能触动她的心境。见帕如见人,一时间,可喜、可悲、可笑、可惧、可愧,五味杂陈涌上心头,她整个人失魂落魄,顾不上许多,点灯起身,用她最擅长的诗歌来抒发内心郁积的情感。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,暗洒闲抛却为谁?尺幅鲛绡劳解赠,叫人焉得不伤悲!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,镇日无心镇日闲。枕上袖边难拂拭,任他点点与斑斑。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,湘江旧迹已模糊。窗前亦有千竿竹,不识香痕渍也无?林黛玉的诗中,满是自己的眼泪,又何尝不是在诉说着身世与处境的悲凉。她只能用热泪温暖自己那颗悲凉的心。即便贾宝玉真心爱她,死心塌地,可又有何用?她始终忧虑,就算将来两人能修成正果,自己连个为自己做主的人都没有。所以后来薛姨妈投其所好,收她作干女儿,还说将来为她做主提亲时,林黛玉才会感动不已。
林黛玉的心思复杂难辨,恰似 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。蓝天有多高,唯有云知晓;林黛玉的心思有多繁复,只有她的眼泪最清楚。以泪洗面,似乎成了她摆脱不掉的宿命。
所以说,她幼小的时候,赖头和尚让她出家,才是她最好的归宿,像妙玉一样克制自己的情感,远离红尘,不那么多情,定然能自在平安地度过一生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