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刘双媛 陈文媛 青岛报道
近日,青岛城市学院以文化为源头、以创新为动力、以实践为载体,通过“三结合”探索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径,构建多层次、全覆盖、重实效的党员教育体系,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。
结合红色文化,赓续精神血脉
“胶东育儿所,那里有我童年时的乳娘,300多位乳山的妇女,用她们的乳汁,哺育了我们1200多名革命后代。”一位男同学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绎着,将在场500余名观众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战火和别离的时代……
艺术党课现场
这是青岛城市学院第9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艺术党课现场的画面。让台下师生不禁动容的“乳娘精神”,作为山东红色文化的代表,是“沂蒙精神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堂艺术党课名为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》,是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导演,学生表演的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。通过舞台演绎、诗歌朗诵等形式,将沂蒙精神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娓娓道来。
一直以来,学校针对入党积极分子、发展对象、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,按照各个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场景,构建层层递进的教育培训体系,还积极挖掘周边红色资源,注入党员教育培训内容,打造沉浸式、立体化、场景化的“学习课堂”,以听得见、看得见、动起来的形式,让学员成为党课活动主体,与历史事件、历史人物“零距离”接触,给予学员沉浸式体验、互动式参与、艺术化熏染,不断夯实理想信念,筑牢思想根基。
结合新兴技术,创新教育形式
“共同富裕重在基层之基,青峰模式开启冲刷那些风雨。乡村文化培根铸魂要义,幸福楼承载希望孕育一片生机……”这是土木工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高琛、周增哲创作的《毛公山下青峰情》的歌词。他们走进城阳区惜福镇青峰社区后,创作出了这首歌,这首红色RAP在学校迅速走红……
互联网时代,网络媒体已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。学校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,依托“学习强国”、官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,定期推送理论学习内容,为广大党员搭建起随时可学、随地能学的“云端课堂”。开展“学习身边榜样”“党课开讲啦”“我和我的支部”党员教育系列活动,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和AI技术,以视频教学、情景演绎等形式,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、枯燥的文字生动化,开启党员教育新方式,让党员教育更有活力、更有吸引力。
“党课开讲啦”现场
灵活开展线上教学,发展党员培训依托“网上党校”,将培训搬上“云端”。将党的基础理论、党的知识、党的规章制度融入培训全过程,使学员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开展学习。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,引导学员在线就学习内容和培训心得进行“云研讨”,通过云学习、云参观、云研讨,切实提升线上培训成效。
结合生动实践,推动走深走实
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。学校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红色教育资源,上演了一堂堂“行走的党课”。一年来,学校师生党员的足迹留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等各个地方。通过行走的党员教育,学生们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,激励自己砥砺前行;老师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立德树人、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担当。
“行走的党课”现场
此外,学校创新“云端学习、线下实践”发展党员培训新模式,增加实践教学、分组讨论等环节,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有机融合,让党员教育培训多一些“泥土味”和“烟火气”,真正触动党员心灵。
学校聚焦服务城市发展、服务乡村振兴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,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。各级党组织通过组织党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,如志愿服务、教育实践、联建共建、结对帮扶等,让党员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,强化党性修养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切实把党员教育培训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、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,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、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